close

惡魔教室並不是一般的好萊塢電影
但是他確實能令觀眾帶來震撼
這股震撼並非來自聲光特效
而是來自內心深處低吼的危機感
所謂的危機感,大致上我個人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對於納粹再起的恐慌,
這個部分也包含了我們對於威權、控制的態度矛盾
第二個部分是針對理性與反理性之間的部份,
我們不禁自問,我們真的那麼「理性」嗎?
然而最令人恐慌的莫過於第二個部分
因為這種「理性」其實默默的造就第一部分的恐慌
而讓我們不自覺陷入其中,
我們以為事情在自己掌控之內,我們足夠理性面對
實際上,在團結、秩序的理性當中
有一絲危險在蔓延。

Wave02  

這部電影改編自Morton Rhue的小說,
靈感來自發生在加州某所高中的真實故事。
Rainer Wenger是德國一個教歷史的高中老師,
被臨時要求在「計畫週」教授一個極權政治的課程計畫。
學生們普遍認為法西斯根本沒有復辟的可能,
因為眾人都知道這是非理性的、不好的。

為了要說服這些學生,威格老師決定做一個實驗,
由他來扮演極權領導的角色,學生們必須服從他的命令。
一連串的規範在一開始帶來了新的契機
人人團結,遵守紀律,似乎一片榮景
接下來,團結的學生們邀請更多親友加入,
有了通用的手勢並且有了一個正式名稱:「the wave」(浪潮)
the-wave-3 

然而實驗逐漸失控
威格老師也漸漸失去所謂的「理性」
沉迷在身為極權領導者的快感之中
一切似乎已經脫離實驗的本質
團體間的人們的確超脫了原先的芥蒂
達成跨團體的團結
然而這一群人陷入極權之中,無法自拔
其中有些成員發現不對勁,
以不穿「制服」、發傳單的方式抵制
16-3  

卻讓他們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被眾人排擠、不解,甚至受到羞辱
所有人迷醉在極權統治當中
卻不自覺。
浪潮的規模越來越大。
直到一位男學生發覺自己的情緒種種過於衝動澎湃
變成了一個自己也不太認識的人
去請教威格老師,
威格老師自己反省後,也跟學生談到極權統治就是如此可怕
潛移默化了人的思維,成功的渲染一個核心思想
讓所有的人為之瘋狂。
於是兩人共約合演一齣戲碼,
彰顯極權政治的可怕:
你僅能看到他帶來的繁景,卻看不到自己已經被綁架

也打算正式結束這個計畫。
48edd9ca49d64 
正當大部分的人都「回神」過來
一個原先受到排擠的學生卻持槍上台
他無法忍受這一切都是「假」的
因為在這個計畫中,他宛若重獲新生
受到重視,得到朋友...
於是他在射傷一位同學後飲彈自盡
留下震驚的眾人
而威格老師也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警方帶離...

劇終了,
整個影片帶來的震撼依舊停留在觀眾腦中。

我們不禁懷疑,「惡魔教室」是不是我們終身無法脫離的?
「團結」、「紀律」等,是我們對於一個團體的希望。
然而在這種「理性」的要求之下
我們卻常常也接受一種暗示性的煽動,
而共同擁護一個人、一件事、一個理想、一個口號,
在這種擁護的過程中,往往我們忘記理性的初衷
而投入過多的情緒性。
在人的心理中,會很自然的會有「內團體」「外團體」的分別
人也會有希冀「愛與歸屬感」的需求,
我們渴望歸屬感,渴望身在一群團體中,找尋自我
然後...
這時只要有人開始煽動,將一個情緒渲染
自然而然能夠鞏固這樣的「理想」和「意識」
整個群眾就像是被領導人所綁架一樣
殊不知,連領導者往往都沉醉其中...

「理性」真的存在嗎?
什麼是「理性」呢?
我們對於極權政權的恐慌
除了來自於納粹的陰影之外
是否主要來自於我們對於自己內心的懷疑呢?
我們懷疑自己是否能抗拒那樣的歸屬感
抗拒那樣的團結,抗拒那樣的熱烈情緒...

又或者,我們真的曾經真正出離其中嗎?
還是,我們始終在這裡頭輪迴
只是眾人皆不自知?

看完這部影片,
毫無疑問的,許多懷疑就這樣種在我們心底
等待觀眾自己釐清。
這部電影顛覆了我們對於理性和極權的認知
讓我們開始深切的思索,如何才能真正的擺脫「惡魔教室」

====補充====
根據英文版維基百科
在1967年的4月,
加州的 Cubberley高中的歷史老師 Ron Jones

在歷史課上無法向學生解釋為什麼德國民眾會對納粹屠殺猶太人無動於衷,
為此,便對這個高二班級的學生,做了個實驗,
就叫「 The Third Wave」
實驗告訴我們即便在極度自由的社會
極權的模式還是可能重演

這就是這本小說和電影的最初靈感
根據美國維基百科Ron Jones和The Third Wave條目
實際的實驗並未如同電影一般的情節
點我觀看Ron Jones的文章(關於the third wave)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 i 的頭像
    小 i

    sum. 逃避自由

    小 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